夏季很多人拿涼茶當普通飲料喝,但涼茶絕不應該是千人一方,如何根據自己的體質選擇涼茶呢?
按照不同功效,涼茶可分為4類。清熱解表茶:主要適合內熱、火氣重的人,多表現為口舌生瘡、嘴角潰爛、失眠多夢、尿黃刺痛、鼻幹流血、咳痰黃稠,或牙齦腫痛、牙根發炎、口臭或不思飲食、口幹口渴等,代表藥材有銀花、菊花、山枝子、黃芩等,適飲於春、夏和秋季;解感茶:主要醫治外感風熱、四時感冒和流感,症狀表現為發熱重、微惡風、頭脹痛、有汗、咽喉紅腫疼痛、咳嗽、痰黏或黃、鼻塞黃涕、口渴喜飲等,代表藥材有板藍根等,四季都適飲;清熱潤燥茶:多適用於幹咳少痰、口燥咽幹者,代表藥材有沙參、玉竹、龍梨葉、冬麥、雪耳等,尤其適飲於秋季;清熱化濕茶:主要適合濕熱氣重、口氣大的人,多表現為口苦、口幹、口黏,煩渴、渴不欲飲,麵赤唇紅、口舌生瘡或顏麵部痤瘡,頭痛身重,舌質紅、苔黃膩等,代表藥材有銀花、菊花、棉茵陳、土茯苓等,適飲於夏季。
即使在炎熱的夏季,仍有一大部分人不適宜喝涼茶。
陽虛體質的人:夏季,空調的使用讓人體內的陽氣升發乏力,許多人的體質在向陽虛過渡,出現怕冷、四肢發涼、麵色蒼白、大便稀、小便清長的現象,此類人不宜喝涼茶。
苦夏的人:苦夏的人脾胃陽氣的推動運化功能較弱,食物攝入少,因而抵抗力也相對較低。夏季裏汗液分泌較多,而中醫認為,汗為人體的“陽液”,出汗過多,陽氣會隨著汗液外泄,如果此時再服用苦寒的涼茶,就會傷到脾胃,使本來就虛弱的脾胃更加虛弱,正氣受損。
兒童和老年人:兒童是純陽之體,容易上火,但喝涼茶並不是預防孩子上火的好辦法。因為兒童的脾胃調節功能尚不完善,對外來藥物的寒涼刺激不能及時調整和適應,反而會因為藥物直接作用於脾胃影響消化吸收,出現腹痛、腹瀉。老年人陽氣漸弱,器官功能衰退,同樣會因為涼茶刺激出現消化係統病變以及陽氣受損。